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医院要闻详细

我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取得良好成效

发布时间:2015-02-15 00:00

    2014年7月,我院在妇科产科进行“主诊医师负责制”改革试点,半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医院全面推行这一新的管理方式打下了基础。
    所谓医师主诊负责制,是由一名具有副主任以上资格医师、一名主治以上医师和若干住院医师组成的一个医疗小组,全权负责病人的门诊、住院、手术、会诊、出院后随访等一系列医疗服务工作,并对所负责的病人的医疗服务质量把关。主诊医师负责制是目前在国内外医院中获得广泛关注的一种医疗服务管理模式,也是一项趋于成熟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
    为了推行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医院制定了《主诊医师负责制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由院长、书记为组长,分管医疗工作副院长为副组长、各临床科室主任及职能科室相关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对设立主诊组,竞聘主诊医师的相关事宜进行决策、领导。
    设置主诊组及主诊医师数由各临床科室根据所在科室床位数及收治患者数科学核定主诊组数量及主诊医师数。由科主任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报院领导批准后确定。
    主诊医师竞聘条件:医德医风好、身体健康、业务技术精、能熟练掌握本专科各种疾病的诊疗方法、实施各种手术操作的具有副高级别以上职称的医师均可参加主诊医师竞聘。
    主诊医师竞聘程序:符合主诊医师竞聘条件的医师个人提出书面申请, 科主任审核同意后提名,科室党总支推荐,机关审定,报院党委批准后产生。主诊医师任期一年。每年年底进行任期考核,并按竞聘程序重新进行认定。
    成立主诊组根据科室人员结构, 主诊医师、 主管医师及经治医师参照 1∶1∶ 2 或 1∶ 2∶ 3 或 1∶ 2∶ 4 进行配比,可通过双向选择成立主诊组。主管医师一般由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担任,经治医师由住院医师或以上医师担任。由科主任认定后成立主诊组并报机关备案。
    诊疗组的组建,经过医生自荐、主任提名、医护人员推选及投票产生了共5名主诊医师,均为副主任医师,其中妇科设两名主诊医师,产科设三名主诊医师;随后每位主诊医师及下级医师进行双向选择,合理配置各组治疗团队;并根据各科室特色,对主诊医师的职责和权利进行了明确。
    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工作量全面提升;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真正建立起有竞争、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主诊组拥有的住院床位相对不固定,主诊组所占有床位为医院公用资源,医院共同分享,主诊组之间形成了较强的良性竞争态势,医德医风好、业务技术精、责任心强的医师更能吸引患者。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得到更好落实。
    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医务人员责任心增强,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主诊医师自我加压,从门诊、住院、诊疗、随访等各环节把好质量关,对主诊组内人员的医疗行为督导力度明显加大,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更加迅速,以往难度大、问题多的病案管理、术前讨论、书前谈话等问题能够得到较好落实,违反制度、医疗投诉、病历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医疗内涵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主诊医师负责制,科主任不再担任主诊医师,而是从主诊组具体工作中脱离出来,全面负责科室的整体管理工作,如科室的学科建设、业务发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科研教学及行政管理等。这种管理模式强化科主任的科室管理权利,明确科主任的职责与义务。可以提高医院内部竞争力,更好地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同时,可以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各级医务人员的责、权、利。主诊医师的责权利很明确,责任主要是风险控制、技术指导、患者安全、质量控制等。比如产科,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主诊医师负责制实施以来高危孕产妇的医疗安全更有保障,据统计,产科2014年共为3569位住院孕产妇服务,全年分娩3303人次,无一例医疗纠纷及投诉,实现了医疗纠纷及医疗投诉的双零目标。
    同时,由于主诊医师负责制还是个新生事物,实施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结构不合理、科室内团队协作氛围有淡化的可能、个别主诊医师片面追求主诊组利益、对绩效分配存在心理不平衡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及改进。(院办)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我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