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医院要闻详细

医者初心 不辱使命 | 记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援疆医师刘忠勇

发布时间:2021-09-30 00:00


“组织上找我,认为我最合适,我就去了。”谈及援疆初衷,市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忠勇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让自己的所学所长在更需要的地方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价值,他一秒钟都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一年半的时间转瞬即逝,再次坐在市三医院心内科门诊室的他,相比之前瘦了整整10公斤,但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却在他的支援下,科室整体技术实力快速提升,无论手术量还是救治患者人数不仅跃升至医院各科室前茅,其业务开展更是成为医院典范。

01一名悉心传教的好老师

时间回溯至去年11月11日,刘忠勇记忆犹新:“医院收治了一名48岁女性,自述活动时感觉气憋,平卧也有胸闷气憋的感觉。她没有冠心病,肺部也没有明显病变,我考虑她应该是心包填塞所致。”果真,心脏彩超及胸部CT扫描提示,这名女性患者存在大量心包积液。

“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她的病,而是医院没有人可以处理。”他告诉记者,在以往,这样的病人只能费尽周折地赶往上级医院才能得到有效治疗。也正是因为本地医院医疗救治能力有限,这名48岁的女性患者即便早在半年前就出现了这种症状,她却始终拖着病躯在家耗着,因为赶往上级医院又费钱又麻烦,她寄希望拖着拖着就好了。可是,半年时间拖下来,她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她的病只需要心包穿刺技术即可解决。而这样的技术应该是心血管医生的基本技能。”

深感使命重大的他带着穿刺包,决定带领当地医师操作B超定位下心包穿刺置管术。结合自己的经验,他一边讲解穿刺操作要点,一边指导当地医师缓缓进针。

“穿刺必须穿入空腔,所以手感特别重要,我反复叮嘱他们,穿刺成功的感觉就是落空感。这个空间大概就是10毫米的距离。如果穿过了就会穿破心肌,那就是实体的感觉,这就危险了,患者会立即死亡,所以一定要缓慢进针。”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仅仅半个小时,当地医师就成功将单腔导管置入患者心包腔内,当看到固定导管后顺利抽出100ml心包积液,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之前认为非常恐怖的疾病,非常高端的技术,竟然在自己手上这么简单就完成了。而这例手术也成了托克逊县人民医院首例心包穿刺术

除了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他还为当地医师带去了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最新技术——远侧桡动脉穿刺术。相比较常规的近侧桡动脉穿刺方法,这项心脏冠脉介入的最新穿刺方法避开了手腕部血管、神经丰富部位,有效避免了以往稍不注意就伤及神经导致手指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发生,而且容易压迫止血,患者舒适度高。

但是,对于手术操作者来说,因为该部位血管小、弯,肉少,容易刺到骨头,所以同样讲究手感。2020年5月上旬,在他的指导下,吐鲁番地区难度系数最高的远侧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手术顺利开展,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入疆一年半,为了尽快提高科室介入技术,他穿着厚重的铅衣在导管室挥汗如雨,参加急诊冠脉介入手术80余台,择期冠脉造影及支架手术200余台,为自己带教的两位主治医师站台手术150多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病房和导管室都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打气、鼓励,示范、指点,难度较高手术就重点带教……

正是在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全心付出下,当地两位已经进修取得心脏冠脉介入资质的主治医师,由原来只敢操作简单手术到逐步具备独立完成较高难度的冠脉介入手术,冠脉介入手术技能飞速提高。科室年轻医师对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力明显提高,心血管介入技术达到国家级胸痛中心规范要求,科室之前一个月仅有10来台的介入手术量稳步提升到30多台。

02一位倾心“造血”的引路人

在托克逊县援疆基地,透过宿舍窗口,刘忠勇特别喜欢眼前那一排排的白杨树。我们对当地的医疗援助,就像是在用心浇灌养护白杨树,让它们长得根基深厚,他日方能轻易从地底吸取养分,长成参天大树,顶住火洲的炎炎烈日,挡住风库的猎猎飓风,让荒漠戈壁变成绿水青山,让当地百姓健康生活。”因此,在做好一名悉心传教的好老师同时,他时刻都在思索如何让科室拥有自身动力,行稳致远。

受当地气候、饮食、生活习惯影响,百姓心衰发病率特别高。“他们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很多人拖着拖着就出现心功能衰竭,有些甚至直接进展为顽固性心衰。”

入疆不久,刘忠勇就敏锐发现了这个问题。受心衰影响,这些患者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出现气促现象,晚上睡觉也无法躺平,因为活动耐量下降,有些连家务活都做不了,甚至生活无法自理。“我看见一个最严重的患者,就连刷牙都要歇几口气才能勉强完成,毫无生活质量。”由于缺乏有效的救治措施,患者即便频频住院,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

“实际上,他们只需要采用药物进行规范化治疗就可以逐步好转。但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当地医师的诊疗方案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此,刘忠勇特意将心衰的规范化治疗作为课题,召集全体医师开展了一次业务学习。随后,当地医师采用了刘忠勇教的治疗方法后,很多患者不仅住院时间缩短,由原来住10多天都不见好转缩短至5天左右即可恢复出院,在入院间隔时间也逐渐拉长,由原来一个月来两三次变为两三个月才来住一次院,一举赢得当地群众的赞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明白即便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也不能保证今后科室的发展就能高枕无忧,必须要让科室每一名医师养成终身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科室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得到持续发展。

为此,他将重点放在了当地医师的临床思维及自学能力培养上。每天早上的查房是他的重头戏,他带领着全科室医务人员一名名患者梳理,前一天晚上入住的患者诊断是否正确,要做什么治疗;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问题出在哪里,如何纠正;危重患者怎么救治;手术患者需要注意哪里……

根据每一名患者的实时状况,他一一进行教学提问,简单的要求医师自己去查找解决方法,第二天进行反馈,复杂的他就详细讲解,疑难危重病人一个都不放过,遇到典型病例他更是耐心讲解诊疗措施,并穿插普及该疾病诊疗的最新指南共识,帮助当地医师的诊疗观念与时俱进,紧跟最新发展步伐。

一趟房查下来,往往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但他乐此不疲,学员们也学得意犹未尽。每周,他还会组织科室开展业务学习,从基础知识到指南共识,从教材概念到临床运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既夯实了科室临床医师们的基础知识,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提升了大胆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一年半以来,他主持科室疑难病例讨论10余次,业务学习20余次,教学查房100余次,制定规范科室日常流程5次,指导培训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10名年轻医师,助力他们顺利通过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他用他的艰辛付出为当地医院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心脏冠脉介入团队和老中青相结合的心脏内科大夫团队。

在此基础上,刘忠勇牺牲休息时间,实事求是调研当地心血管病发病及救治现状,在结合当地医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别撰写了学科短期规划和五年长远发展规划,为学科发展擘画美好蓝图。

与此同时,考虑到心血管内科底子薄,根基不牢,他从建章立制入手,坚决将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可以说渗透在医疗机构每一位医务人员每一天的工作当中,只有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才能保证医疗质量,筑牢医疗安全底线。”秉承“敬业、仁爱、求实”的精神,刘忠勇担任托克逊县人民医院心脑血管疾病科副主任,不但对科室的业务指导呕心沥血,还不遗余力地协助科主任及护士长加强对科室的日常管理。

山风见海浪,帮扶显真心。

一年半的时间,刘忠勇不仅为当地带去了急需的医疗技术,更为科室的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在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当地百姓就医需求的同时,也为下一届援疆团队做出了一个完美的接力。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履行了一名援疆专家的神圣职责。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医者初心 不辱使命 | 记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援疆医师刘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