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岗位管理,深化绩效改革
――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亮点
我院积极参加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按照卫生部《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认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各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列为省卫生厅第一批省级重点联系二级医院。回顾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受到,在取得的成绩中,最主要的亮点在于,以岗位管理为抓手,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岗位培训和深化护士绩效改革等方面。
一、护士岗位培训重在“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实际”,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强化护士岗位能力和核心素质
1、举行护患沟通情景模拟竞赛:
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及患者病例资料制定护患沟通培训计划,组织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针对临床护理日常工作中护患常见问题,训练护士与患者沟通技巧。培训项目:新病人入院接待、来院来访者接待、接听电话、常用操作时的语言交流、各种检查前告知、防跌及防导管脱出的告知、病人出院前的交流、费用问题的解释、给药纠错的处理、各专科特点日常工作沟通交流等。医院分内科、外科、产科、儿科、急诊科、手术室、血透室、 %模拟病例,进行多项内容护患沟通交流竞赛,通过竞赛注重与患者沟通时的语气、语调、语速及语言规范性,体现人文关怀;并要求科室举一反三,形成常态,以具体案例或情境进行培训、点评、记录,提高责任护士沟通能力,达到沟通的目的及效果。
2、护士综合技能竞赛:
将护士“三基”技能培训贴近临床实际工作,检验组长的工作能力、全组的团队意识,检验临床护士急救、应变能力及病情观察能力。培训、竞赛的内容及方式是:各科先行组织培训,以各科专科模拟病例进行入院接待、护理评估、多项操作、护理文书记录、健康教育、病情变化后的处理进行综合技能培训,要求各参赛者有团队协作意识,理论知识扎实、各种应对及时、操作规范、沟通交流能力及文书书写能力强。
3、实行护理岗位管理,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与培训:
制定了高、中、初及责任护士岗位设置标准、岗位职责、上岗条件、考核要求,并分层开展全院护理岗位培训:
1)新进护士:护理部统一组织岗前培训、常用护理操作技能及相关理论培训,如基础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搬运病人、吸氧法、各种注射法等二十二项操作;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制定《新进护士培训考核内容》,采取“一对一导师”制,将各项操作在具体病例中综合应用,提高其动手能力。
2)各科制定《初级责任护士应知应会内容》,进行有计划地培训与考核,以达到各项培训的预期目标。责任护士以本科常见疾病观察与药物知识进行科内培训,并提高其分管病人的能力。
3)为提高护士管理病人的能力,结合临床实践,指导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识别风险及处理应急情况。
①全院成立内、外、儿、急救、重症五个护士应急队,结合临床、结合病人,采取临床病例分析,现场技能演示等方式进行培训。
②以“护士岗位创新操作技能竞赛”活动为平台,与日常护理工作密切结合,在全院临床一线围绕具体病案,以个案健康问题为中心,进行综合技能培训。
③为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进行危急重症知识及急救技能暨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并且以心肺复苏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现场模拟病例考核等方式检查培训效果。
加强护士岗位培训的体会是:
1、人员分层次使用与培训、岗位职责明确,提高了护士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使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感不断提升,使患者满意度及护士专业水平有效提升,通过护士观察与沟通有效杜绝医疗纠纷。
2、结合临床实际病例的培训方式,避免了以往“考试一个样,实际工作另一个样”的现象发生,既提高了护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观察、判断、急救以及医护、护护之间的配合等综合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二、深化护士绩效改革,结合护士岗位管理,建立科学管理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一是寻求护士内部公平,在设岗时,向护理一线倾斜,在医技和辅助科室不设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理岗位,把高级职称的职数重点放到一线护理岗位。
二是绩效分配拉开临床一线护理岗位与一般门诊、医技岗位的差距:
门诊导诊、门皮肤科、口腔科、高压氧、影像中心、胃镜室等岗位护理人员,每月考核合格者按临床一线护理单元护士平均奖结合护龄,制定一定比例发放。
医技科室以科室绩效为基数计算,结合护龄进行考核合格加5%,考核中若违反一项扣除5%。
三是打破“好码头”现象,建立较为合理的护理项目分值评估体系:将科室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向高劳动强度,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科室、岗位倾斜。各病区根据危重病人、卧床病人、护理难度的不同及护士民意调查将设定不同护理系数。护理工作以风险程度、技术含量、工作强度、工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量化,设置各项护理工作的分值,以此来考核护士工作量。
四是护士绩效分配向高强度、高风险科室倾斜,设立特殊岗位津贴及晚夜班补贴。
五是实施科室绩效二次分配原则,设定岗位班次系数,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制度。将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深化绩效改革的体会是:
1、改变了不同护理岗位待遇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状;护理人员争轻松岗位、或者争“好码头”的现象也消失了,真正达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
2、绩效考核让护士了解自己绩效和工作中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优势,扬长避短,主动改进工作,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3、在考核过程中注重收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考核效果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调整,纠正偏差,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持续提高护理水平。
4、绩效考核帮助全体护理人员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组织目标,强化了岗位责任和护理安全意识,起到自我控制、自我加压的作用,规范了护士行为;使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自觉对照考核标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工作方法,降低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5、通过临床护士绩效考核,护理管理者与临床护士有机会共同评价护理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充分调动了临床护士参与绩效管理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考核过程中不断纠正偏差,有效预防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率。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