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医疗】54分钟决战!市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一名心脏骤停患者
近日,市第三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与血液净化中心携手,通过54分钟的不懈抢救,成功挽救了一名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

生死一线的紧急时刻
2025年5月9日早上8时38分,患者赵某按计划来到血液净化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在进行常规血压监测时,护士发现赵某的血压为110/50mmHg,这一数值对于长期患有尿毒症的患者而言显得异常。护士立即向刘鹦医生报告了这一情况。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晕厥,刘医生迅速启动心肺复苏程序,并立即呼叫重症医学科( %)的快速反应团队前来支援。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史舒文带领罗碧平主管护师携除颤仪、急救药品火速抵达,仅用3分钟组建起临时抢救小组。此时患者生命体征已陷入绝境:严重酸中毒令除颤成功率下降、血钾飙升至6.5mmol/L的致死临界值、乳酸值>13mmol/L提示全身器官濒临崩溃。抢救第28分钟,罗碧平主管护师按压的双手已微微颤抖,患者疑似出现交感风暴,连续3次200J电击后室颤仍顽固存在,肾上腺素都已经用了10支。监护仪刺耳的警报声与医护急促的指令交织,抢救室弥漫着窒息的紧张。
“第四次除颤准备!碳酸氢钠静脉泵入纠正酸中毒!”史舒文副主任的白大褂早已被汗水浸透。当血钾升至6.8mmol/L的致命峰值时,团队顶着二次停跳的巨大风险,在千钧一发之际完成第五次精准电击。9时32分,持续按压54分钟后,监护仪终于跳出久违的窦性心律——但这仅仅是首战告捷。

72小时生命护航:多维救治创造奇迹

转入重症医学科时,患者心脏射血分数仅剩36%(正常值>55%),科主任王盛标立即指导团队启动“立体生命支持系统”:亚低温治疗设备将患者核心体温精准调控至34℃,为受损大脑撑起保护伞;血液净化团队每小时动态调整置换液配方,硬是将血钾从7.2mmol/L的“死亡红线”拉回安全区。经历27个小时精细化监护,5月10日11时,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神经功能评估完全正常——这场跨越心肺复苏、器官支持、神经保护三重关卡的救治,最终以奇迹落幕。

急救体系背后的硬核实力

目前赵某已转入普通病房康复。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盛标表示:"当时瞳孔已散大固定,但我们不能放弃任何可能。"这场持续54分钟、跨越3个抢救阶段的生死博弈,不仅考验着我院快速反应小组随时待命的技术储备,更彰显了重症医学科团队"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分努力"的医者信念。科室将继续锤炼"黄金四分钟急救圈"建设,让更多濒危生命重获生机。

科室简介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5年12月,是郴州市重症医学呼吸治疗技术研发中心。现有编制床位14张,医护人员2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硕士学历5人,主管护士9人。科室全面开展 %全域抢救及监测技术,涵盖包括气道管理、呼吸管理、循环支持、肾脏替代、肝脏支持、营养支持、神经支持、静脉输液管理等核心技术。监测技术涵盖颅内压、脑氧代谢、呼吸功能、胃肠功能、远程心电、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连续心排量、有创血压和重症超声心肺功能监测。配备多功能心电监测仪、各类呼吸机、床旁血液净化设备等高精尖设备。科室团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专业的重症监护和治疗服务。
END
文章编辑|高郁婷
一审|陈平平 二审|陈荣梅 终审|刘德华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