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撸猫有风险 警惕猫抓病
撸猫有风险
警惕“猫抓病”
可爱的“喵星人”一直很受小朋友的喜爱,“撸猫”特别治愈,在我们的印象中,被病猫或病狗抓伤或咬伤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存在患“狂犬病”“破伤风”的可能性;除了“狂犬病”,另外一种少见的“猫抓病”您是否有所耳闻?
近日,郴州第三人民医院儿科病区收治了一名11岁女童。该患儿自今年5月份以来,频繁和猫狗鼠亲密接触。5月底被仓鼠咬伤,狂犬疫苗疗程接种完成,在6月份又被犬咬伤,8月底将围墙外的流浪幼猫领回家,不慎被幼猫抓伤、咬伤双侧手指,一周后出现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外院求诊无效,遂来该院就诊。
儿科主任李松华见诊后,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高度怀疑猫抓病。讨论后决定,尽快完善淋巴结穿刺活检。在B超室主任李红平及李军勇副主任医师的联合操作下,顺利取得淋巴结组织送检。病理科宋萱宵主治医师阅片,并与湘雅医院病理科会诊,会诊后回报:左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淋巴结结构基本存在,可见化脓性肉芽肿,区域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倾向“猫抓病”,不排除合并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木村病)可能。据此,一例罕见的猫爪病得以初步诊断。经抗感染治疗后,目前患儿腋窝肿大的淋巴结明显缩小,无其他异常症状,已顺利出院。
猫抓病,又称良性淋巴网织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传染源主要是带汉赛巴通体的猫,尤其是1岁以内的幼猫。病原体为汉赛巴尔通体,通过猫、狗抓伤或咬伤而感染致病。多呈自限性,皮肤病变及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被猫咬伤,抓伤或频繁接触毛体、舔伤破损皮肤以后,细菌在伤口处或体内繁殖,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好发于儿童和青年。该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猫抓病性淋巴结炎通常表现为皮损同侧淋巴结肿大,可单发或多发,以肘部、腋窝、颈部、腹股沟等为好发部位,同时可伴有疼痛、发热、肌肉疼痛等其他不适。病程多呈自限性。
患者多数以触及肿大淋巴结就诊,此时皮肤伤口大多已愈合,容易忽略猫抓咬病史,初期时淋巴结质地较为坚硬,轻轻触摸会感到疼痛,淋巴结化脓、偶尔会穿破形成窦道或瘘管,但一般在2~4个月内肿大的淋巴结就会自行消退,只有少数的会持续数月,甚至全身淋巴结肿大。
“猫抓病”
该如何防治?
1.定期给宠物猫体检、修剪爪甲、灭虱、灭蚤。猫、犬的排泄物要妥善处理,以免污染水源。避免密切接触,特别是不要亲吻小猫,定期给宠物进行预防接种。
2.预防:宠物很可爱,但也减少密切接触。猫抓病有潜伏期,被抓伤或咬伤后,立即使用清水,肥皂水冲洗,碘伏消毒,密切持续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情况,引起重视,发现问题及时就医诊治。
3.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和水分。
4.抗菌治疗: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常选用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
5.注意局部伤口护理:规范消毒,防止感染。
6.加强肿大淋巴结局部护理。
专家温馨提醒:
宠物虽然很可爱,但是家长一定要避免孩子与宠物过分亲密接触,避免被宠物咬伤。万一不慎被咬伤或者抓伤,请立即规范伤口处理,特别是自身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应及时就医,避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及时来医院就诊,别让“猫抓病”影响孩子的健康哦。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