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换血疗法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有效的方法。虽然换血治疗的操作技术已被熟练掌握,但由于换血会对整个机体的冲击,进而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现就收治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换血治疗的情况分析如下:
该组患儿72例,男38例,女34例,出生体重为2178-4000g,平均(3296.3±670.6)g。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且符合换血指征。日龄为24 h-7 d,平均(4.0±1.5)d,孕龄在33-36周28例,37-42周44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342.0 mmol/L,换血治疗的基础疾病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23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症21例,Rh血型不合溶血症3例,不明原因致高胆红素血症者25例,合并败血症2例,合并DIC 6例。临床表现:黄疸逐渐加重或持续不退,巩膜、周身皮肤黄色鲜明症状,部分患儿出现嗜睡,拒乳或肌张力明显增高等症状。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方法简单实用,可有效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通过换血治疗可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同时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换血治疗后,该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换血术是一项高危险性的治疗方法,换血过程影响到机体的内环境,整个机体的血液循环均处于十分不稳定状态,可能导致各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证实换血术后发生较多的不良反应是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症,基本与文献研究结果相一致。有研究证明足月健康的新生儿换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是暂时和可逆的;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现的不良反应则是持续的、不可逆甚至危及生命的。
换血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新生儿的孕龄、基础疾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控制好换血的速度,密切监测患儿呼吸、心率及血压变化,出现烦躁、四肢湿冷、面色苍白等反应时,应该暂停换血,静脉推注肾上腺素、速尿、氟美松、纳洛酮、多巴胺升压等处理。医护人员成立换血小组,选择具备娴熟过硬的深部血管穿刺技术、临床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操作,作好术中各种辅助用药及病情监测。新生儿换血后,继续进行心电监护,通过血常规、血清胆红素、血生化、血糖、血钙、血镁等化验,了解换血结果,同时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感染,这些措施都能有效防止换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论文摘要)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