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慢肺阻日】市三医院呼吸内科—带您了解“不能呼吸的痛”
2019年11月20日,是第18个“世界慢阻肺日”,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中心党支部结合科室特色,开展了别样的主题党日活动。
当天上午九时,呼吸中心党支部书记、呼吸内科主任张声霆和儿科主任李松华准时在医院门诊大厅义诊,为前来咨询的群众答疑解惑。护士们免费测血压、测血糖等体格检查。
“医生,我最近总觉得有些气短,胸闷,喘不上气,稍微做点剧烈运动就呼吸困难,是不是肺部有问题啊?”市民周先生向呼吸内科主任张声霆诉苦。周先生有20多年的烟龄,最近戒了烟。经过肺功能检测显示,周先生肺功能不太好,需进一步就诊。“有可能是慢阻肺。”呼吸科主任张声霆说,“长期抽烟或处于粉尘特别大的环境,都有可能患上慢阻肺,初期只是轻微咳嗽、咳痰,如果不引起重视,后期会引起一些全身性的疾病。”
对于医生们给出的专业意见和建议,参与义诊的市民们也是受益匪浅。义诊接近尾声时,呼吸内科护理团队为大家表演了“呼吸操”。呼吁全民参与,在一吐一纳,一呼一吸间锻炼我们的肺,强健我们的身躯,为大家传递“齐心协力 终结慢阻肺”的信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市民们对于慢阻肺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当天下午,呼吸中心党支部书记、呼吸内科主任张声霆又在科室召开了“患友会”,对前来参加讲座的患者普及慢阻肺疾病的相关知识,张主任深入浅出的讲解,也让每位患者收获满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主要是由于吸烟等原因引起气道狭窄或肺气肿等结构改变,导致呼吸气流受阻,感到呼吸费力或透不上气,常伴有咳嗽、咳痰等不适。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就属于这个范畴。它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炎症是慢阻肺疾病进展的核心机制,会导致肺结构性变化, 小气道狭窄和肺实质破坏,最终导致肺泡与小气道的附着受到破坏,降低肺弹性回缩能力。
慢阻肺一直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早期患者没有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症状,当患者出现气促等症状时,往往肺功能已经损伤50%以上,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40岁以上的慢阻肺患病率已达到14.01%。目前中国约有4000万慢阻肺患者,每分钟就有5个人死于慢阻肺。毫不夸张地说,慢阻肺就是一个“沉默的杀手”!
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是:
① 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咳嗽可终身不愈。通常早上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②咳痰:痰多为白色,清晨排痰较多。
③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之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
④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⑤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总而言之,慢阻肺最主要表现就是长时间反复出现咳嗽、咳痰以及气短。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肺,还会发展成肺心病,最终累及心脏、脑、肾、胃肠道等全身各系统。
如果及早发现,坚持规范化治疗,是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缓病情进展的速度,增加存活时间的。然而,在我国慢阻肺的诊断率仅为31%,有69%的慢阻肺患者被漏诊或误诊,因而失去了康复的最佳时机!
慢阻肺是老年病?
慢阻肺多于中年以后发病,因此很多人觉得慢阻肺只是老年病,其实不然,年轻人患病的也不少,只是没有及时发现。慢阻肺就像一把藏在身体里的“静音定时炸弹”。很多慢阻肺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又或者一些初期的咳、痰、喘症状也极易被患者忽视,导致80%以上的慢阻肺病人发现时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
因为慢阻肺早期症状较难察觉,所以对于一些慢阻肺的重点人群而言,肺功能检测是诊断慢阻肺的必备检查,可以帮助慢阻肺患者早发现早诊治。
如何尽早发现?
慢阻肺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医疗负担重等方面。发病初期常无明显不适,许多患者常常到呼吸困难严重时才去求医,而这个时候病情进展到中度以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自测:
1.你是否反复咳嗽?
2.是否经常有痰?
3.你现在或者曾经是否吸烟?
4.你是否是40岁以上人群?
5.你有慢阻肺家族史吗?
6.你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吗?
7.你在爬楼梯、做家务时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吗?
如果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回答均为“是”,即应拨打市三医院呼吸内科24小时咨询电话0735-2239624,到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问诊,并进行肺功能检查。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