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除夕到初六 | TA们在“医”线 守护万家团圆
有一种期盼叫回家过年
有一种幸福叫阖家团圆
2023
有一种期盼叫回家过年
有一种幸福叫阖家团圆
2023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
这是新冠防控政策优化后的首个春节
漫漫三年
许多人终于踏上回家的旅程
与许久未见的亲友
欢聚拥抱、推杯换盏……
当万家团圆、欢度春节的时候
总有一群人选择“春节不回家”
他们坚守岗位、默默忙碌
为国泰民安守岁,为祥和健康护航
1月21日 除夕
除夕之夜,暖阳和煦,是个与家人把盏团聚、共叙亲情的好日子。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黄亚林却早早来到医院。按照值班排班表,他今天轮休,可他放心不下主管的10余个病人和科室里的40多号病人。
“他们大多是节前感染新冠的重症病人,不能回家过年,情绪多半有些焦躁、失落。作为主管医师,我来查房、让病人能每天见得着我,或许能带给他们一些心安。”
1月22日 正月初一
农历癸卯兔年如期而至,一元复始万象新。
“哇哇哇……”伴随着一阵清脆的啼哭声,产科产房里迎来了2023年春节期间降生的第一个新生命。
“新生”带来新希望,忙碌的科室骤然间升腾出独属于“年”的喜庆与温暖。
护士长廖艳一边向走廊上来来往往的孕妈准爸互贺新年,一边有条不紊地为他们安排床位,同时耐心安抚孕妈的情绪,陪他们闯过分娩的每道关卡。


1月23日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就赶回科室开交接早会的王盛标快速了解梳理新收治的4名重症病人及20位老病号的临床情况。泡面解决午餐后,他又开始为新进的病患调整医疗、护理方案。
“大学毕业20年了,今年是第一次回老家陪母亲过团圆年。”王盛标说,为了应对春节可能突发的群体意外事件,科室提前做好了紧急预案,每天安排至少3名医生、多名护士在岗,科室主任或副主任至少一人参与白班查房,确保科室医疗秩序平稳,医疗质量有保证。
年味最盛的除夕及初一,科室特意安排了两名高年资的主治医师陈志强、王晓明值班。
“这两位年近50的‘老黄牛’技术精湛、态度严谨,深得家属和患者信任。他们连续5天的值守,极大地治愈了患者住院过年的焦虑情绪。”
虽然疫情在退潮,但重症依然处于高位运行,看着病房里满是插满管子、被各种机器围绕的病人,王盛标耳畔突然响起嫂子说过的一番话:母亲在,你回乡是回家;母亲若不在,你回乡就是做客了。趁着母亲还在,常回家看看吧!
“常回家看看!”王盛标深知,这么几个字对自己而言是难以实现的期盼,“尤其大疫当前,舍小家,为大家,是每个 %医生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然。”

1月24日 正月初三

1月25日 正月初四
120急救指挥中心
“叮铃铃……叮铃铃……”急促的求救电话又响了,调度员黄金第一时间快速接起,用温柔的声音回应求助者:"您好!这里是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救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并随手记录下紧要信息。
黄金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春节假期接起的第几通求助电话了。为了应对春节突发情况,为全市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120急救中心全员坚守岗位、时刻待命。
紧急出车、快速抵达,肩扛担架、转运接洽……狭小的120急救车间,就是抢救生命的移动医院。对院前急救工作者而言,这是循环往复的工作常态。
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精准做好每一个病人的交接工作,确保对接科室能有效迅速的做出判断,评估病情,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120”这简单的三个数字,是全市人民24小时的“生命热线”。120急救战士早已习惯全年无假的日子。但是大家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护佑生命”的担当。
1月26日 正月初五
北院肾内科
天朗气清,暖阳高照,正月初五是个适合举家出游的日子。
北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的值守医护正全神贯注地为患者阳某做床旁血滤,不知今夕是何夕。
阳某节前入院时做了一次急诊血透,原本以为接下的几天只需在院安心静养即可。
怎曾想,患者血压低,不能耐受普通血透。北院副院长、科室主任张建中,主治医师邓曙鹏闻讯返岗,重新对患者做全面评估,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症状,肾内科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及时为患者做床旁血滤。连续两天10小时的治疗后,患者气喘、水肿症状明显减轻,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心率70次/分,呼吸16次/分,病人尿量增加到了1000毫升以上,血钾由5.88mmol/L下降至4.77mmol/L,肾功能、电解质均较前明显好转。
“从医多年,每到阖家团圆的时候都无法陪伴家人,心里还是有些遗憾的。”密切监测阳某病情变化的邓曙鹏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 ,他表示,尽管无法满足家人的需要,但作为一名医生,他深知肩上的使命与责任,也会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1月27日 正月初六

李鸿雁还欣慰地告诉记者,春节假期往往是车祸、鞭炮炸伤、肠胃疾病等意外突发的高峰期,但今年春节比往年要平稳缓和,整个科室紧急救治600余人。“宁愿架上药生尘,但愿天下人平安。今年是个平和年,预设中的疫情高峰没有来,实在是令人高兴的事。”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