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两位“90后”同时骨折,两次居然都是同一个原因……
日常生活中,因为摔倒、车祸导致骨折是很正常的事情,除了少数严重的创伤,一般骨折很少会导致患者直接死亡。
但有一个部位的骨折,被称作是老年人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即髋部骨折。据说经历完这个骨折,很多人没能扛过去最终去世。
骨质疏松以及髋部肌肉反应性减退,都是造成髋部骨折的原因,有时甚至只是用力一扭都可能会给髋部带来伤害,进而引发骨折。
近日,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接诊到两位超高龄老人。刘老太太,91岁,左髋部骨折,十年前右髋部骨折病史;宋老太太,90岁,右髋部骨折,一年前左髋部骨折病史。巧合的是:差不多的年龄,相同的髋部骨折,相同的二次发生,相同的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相同的仅仅跌倒即骨折!
在市三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胡伟文和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文龙的带领下,经髋关节置换手术,两位“90后”老人均能使用助行器自己行走,目前已康复出院。
髋部骨折患者因高龄合并一些基础疾病,面临着较高的手术风险,对此,患者及家属往往采取保守治疗,这就导致了很多老人无法再重新走路、卧床休养或者轮椅出行,生活质量降低不说,高龄患者长时间卧床,还会导致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身体加速恶化。
《中华骨科杂志》的一篇论文指出,髋部骨折后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30%,老年人脆性髋部骨折后死亡风险可持续10年。数据显示,12%~20%的脆性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可能死亡;老人预期寿命会大幅降低,女性减少4年,男性减少5年。
英国《内科学杂志》上刊载的一项研究称,因髋部骨折而受伤的老人一年内的死亡风险是常人的2.78倍,即使到伤后第8年,死亡风险也仍然是常人的2倍多。因此,临床中常将该类骨折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胡伟文主任表示,老年人发生骨折,满足三个条件者,建议积极治疗,分别是患者本身身体条件允许;患者和家属有强烈的治疗愿望;医院有足够的实力和综合保障。
胡伟文主任强调,老人在术后一定要尽早下地训练行走,避免长时间卧床带来的肺部感染、血栓形成、压疮等一系列致死性并发症。
骨质疏松后,规范治疗是关键!
我们都知道:食用高钙营养的食物,适量运动,多晒太阳,这些方式都可以增加骨骼中钙的含量。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单纯补钙并不能阻止骨质疏松的进展。
除去老年人对钙的吸收利用率低外,在人的骨骼里有一对儿“冤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一成一破,老年人补钙就像往筛子里倒沙子,边补边漏,达不到预期目的。
因此,在骨质疏松症的规范化治疗中,临床采用“开源节流”法。“开源”即应用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的药物,“节流”即使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药物。再辅以物理治疗,补充基础钙剂和维生素d,来进行有效快速的治疗,提高骨骼力量。(李梦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